【诗画田园入梦来】阳泉市城区义井镇西峪村:无土栽培架上结出“致富果” 西峪村的科技兴农密码
在阳泉市城区义井镇的西南方向,狮脑山脚下,有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村庄——西峪村。这里依山傍水,自然风光旖旎。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峪村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正逐步实现从传统乡村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华丽转身。
产业兴农,激活发展新动能。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为了改变村庄的经济面貌,西峪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结合村情实际,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2022年,西峪村利用政府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园,成为了村里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走进西峪村现代农业科技园,4座日光温室大棚在骄阳下折射出耀眼的光泽。“草莓城堡”“草莓星球”“莓丽无比”等俏皮醒目的标识格外吸睛,墙体上随处可见的萌趣涂鸦与园区内专为孩童设计的游乐设施相映成趣,让这片农业科技阵地洋溢着满满的童真气息。“我们始终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这些场景化设计旨在为研学师生和亲子家庭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西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吕志飞介绍,园区通过将农业科技与趣味元素有机结合,让游客在感受现代农业魅力的同时,获得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互动体验。
大棚内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草莓苗并没有像传统种植那样扎根在田垄之中,而是被种植在一排排与腰齐平的无土栽培架上,仿佛住进了“小高层”。这种无土栽培技术,是西峪村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创新之举。“草莓很怕土传病害,无土栽培技术能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大大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利用高架能让整个环境更加卫生整洁,采摘也会更方便。”吕志飞说。科技园种植了红颜奶油草莓,预计每株草莓苗可产1斤到1斤半的草莓,采摘期从每年12月持续至来年6月。除了三个草莓大棚之外,还有一个大棚无土栽种2000株水果西红柿,还种植樱桃、车厘子、西瓜、桃子、枣等特优农产品。整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年产值预计在40万元左右。
为了进一步挖掘资源优势,西峪村还利用村里的深井资源,引进桶装水生产线,建起了纯净水加工厂。经过专业机构检测,村里的深井水水质优良,具有开发价值。目前,水厂虽然还处于设备调试阶段,产出的纯净水暂时主要用于大棚灌溉,但未来正式投产后,将成为村里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科技赋能,提升产业竞争力。在西峪村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无土栽培技术到自动化灌溉施肥系统,再到智能化环境调控设备,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
草莓大棚里,无土栽培草莓1号、2号、3号棚采用金钢架无后墙结构,配备全自动卷帘机、放风系统;棚内草莓高架栽培,基质为进口椰糠和草炭,灌溉系统采用滴灌加水肥一体化,水质为纯净水,加温系统为全自动温、时控根部加温,采摘配套自动升降采摘车;无土栽培西红柿棚采用地槽无土栽培,基质为进口椰糠加蚯蚓粪加草炭,灌溉用水肥一体化滴管。这些设备和措施不仅提高了大棚管理的精细化、科技化水平,还为草莓生长创造了适宜环境,促进优质高效、高产增收。每株草莓苗从育苗到结果的每个阶段,都能得到精准监测。
为了让草莓“喝”上更优质的水,西峪村可谓下足了功夫。深井水经过处理后变成纯净水用于滴灌,纯净水中不含杂质和污染物,为草莓提供了更清洁、健康的生长环境,有助于草莓苗茁壮成长,结出的果实也更加色泽鲜艳、大小均匀,大大提升了草莓的商品价值。
完善设施,打造宜居新家园。乡村振兴,不仅要让产业兴旺,还要让乡村环境美起来,让村民生活更舒适。近年来,西峪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大力气,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西峪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一幅幅色彩鲜艳、主题丰富的墙体彩绘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彩绘有3000平米左右,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文明、二十四节气等多种元素,成为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彩绘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的思想观念,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村里对大街小巷的道路进行了全面改造,硬化通村道路1.6公里,解决了过去道路泥泞、出行不便的问题。同时,在村子主街巷安装了39盏路灯,夜晚的村庄不再漆黑一片,方便了村民出行。在河道整治方面,西峪村组织人员清理河道垃圾,对河道进行护坡加固,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后续,西峪村将持续关注监测水量和质量,争取早日让河道呈现流水潺潺的崭新景象。
如今的西峪村,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村庄环境整洁优美,村民生活幸福美满,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然而,西峪村的发展脚步并未就此停歇。据吕志飞介绍,西峪村下一步规划是成立日间照料中心,完善村里养老问题,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在农业方面,西峪村将继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一方面,不断引进更多其他水果的优良品种,丰富采摘园的种类,例如麒麟西瓜等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加快纯净水加工厂的建设步伐,争取早日正式投产,拓展市场销售渠道,让西峪村的“致富水”流向千家万户。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西峪村正以坚定的步伐、创新的思维,向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奋勇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峪村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发展的无限潜力和美好前景。(郝纭令)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