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

【社区书记谈治理】张振云:灯暖茶香处 邻里情最深

时间: 2025年07月22日17:09  来源:山西新闻网阳泉频道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阳泉频道>>城区
分享到: 评论:

当走进德胜街社区时,张振云正躬身在一处居民楼下,指着渗水的管道井与维修人员沟通。水管走向、阀门年份、潜在隐患——她如数家珍的熟稔让人惊讶。面对大家的赞叹,她只是笑着说道:“事情处理多了,自然就懂了。”

张振云,阳泉市城区上站街道德胜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自2001年投身社区工作起,二十余载光阴早已将她与德胜街的万家灯火紧密织就——长于斯,服务于此,“邻居”二字是她最温暖的身份注脚。

她在这里出生、长大,如今又带领着老街坊们共同建设家园。“德胜街的居民都是我的邻居,我的工作就是让大伙儿过得舒心。”经年累月的深耕,让张振云淬炼出独特的社区治理密码:以“德”为本,以“商”为径,以德胜街的邻里情怀为纽带,以平等协商汇聚治理共识与合力。

以“邻”为基 协商破局:有“德”商量聚民心

2021年寒冬,张振云初到德胜街社区便面临严峻考验,老旧暖气管网破裂,取暖告急!因为社区少数民族聚居的特殊性,使维修方案协调异常艰难。一些居民对改造方案疑虑重重,意见难以统一。

“居民一开始觉得我是社区‘新人’,怕我干不好。”张振云回忆道。为了打破质疑,她给自己定了铁律:多走、多看、多听、多学。张振云没有强行推行,而是选择一次次叩响居民家门,组织多方围坐恳谈。

炉火旁、社区小院内,她耐心倾听每一个诉求,将供暖紧迫性与长远益处“掰开揉碎”讲清楚,最终凝聚起修缮共识。

“那个冬天特别冷,”张振云回忆道,“但暖气管修好的那一刻,看到居民家的窗户重新透出暖光,我真正明白了‘商量’二字千钧之重。”“有‘德’商量”这一协商品牌自此应运而生。

“有‘德’商量”协商理念在2024年底一次更艰巨的考验中绽放异彩。两栋楼龄超四十年的老楼下,自来水管老化严重,更换迫在眉睫,然而资金分摊成了“拦路虎”。张振云大胆创新,献出“土招标”妙招,召集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相关企业现场“打擂”。方案由居民自己选,价格由大家公开比,企业资质摆在明面上接受监督。

居民从“旁观者”转身成为招标会上的“决策者”,资金难题在公开透明的协商中迎刃而解。“‘土招标’不是标新立异,”张振云强调,“它是一种态度——社区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只有一同使劲,才能办好。”

行走网格 四勤筑基:“四多四勤四有”筑通途

深厚的协商“土壤”,离不开日复一日的“深耕细作”。张振云提炼出的“四多四勤四有”工作法,正是她丈量社情、织密服务网的行动指南。

‌“四多”探民情。“多听”居民心声,“多看”环境隐患,“多学”政策新知,“多转”楼院门户。她的足迹踏遍社区角落,精准锁定独居老人照料、设施陈旧等治理靶点,让服务直抵需求。

‌“四勤”解民忧。‌ “眼勤”于发现细节,“嘴勤”于主动沟通,“手勤”于快速处置,“腿勤”于深入群众。“四勤”化为行动,组建“一微信群一楼栋”,水电暖负责人直接入群对接诉求;建立“德邻管家”队伍化身社区“啄木鸟”,居民“哨音”一响,装修扰民、管道破裂、邻里纠纷等问题迅速精准流转至社区、片警、市政等职能网格,实现“哨响人到”。

‌“四有”固成效。问题“有报”必响应,需求“有解”善统筹,矛盾“有调”化干戈,成果“有馈”促闭环。这套机制确保居民的每一个声音落地有声,每一次行动必有回响。

众智众力 多元共生:共治之歌唱响德胜街

92%的老旧楼房,如何逆袭?张振云的答案是:“把居民变成资源,把资源变成服务。”在张振云看来,社区治理绝非“单兵突围”。她深谙资源整合、多元共治之道,不断激活社区内生力量。

在张振云的统筹下,德胜街社区成立了“能人团”,汇聚了太极拳、声乐、水电维修、心理咨询等领域的达人。这些身怀绝技的居民不仅是文化活动的“领头雁”,更成为解决居民“小修小补”微心愿的关键力量。

张振云的治理智慧更延伸至“一老一小”精准服务。老年大学社区分校开设书法、朗诵、摄影等课程,吸引130余位“银龄学子”。老人们晚年生活因此丰盈,更主动反哺社区,成为文化宣传骨干。面向青少年,“德胜少年”暑期夏令营融合教育与公益,累计开展50余场活动,惠及800余人次,在孩子们心中早早播下社区归属的“种子”。

谈及未来,张振云的目光透出坚定与热忱。深化“有‘德’聊”金点子平台是她下一步着力点,让居民意见征集与矛盾化解更开放、更高效,真正实现“琐事不出小区,大事难事不出社区”。同时,她将深挖百年德胜街的老街风华、老站记忆,将“德”文化因子融入社区肌理,让每个角落都诉说着文明传承。

“让居民提起咱社区时,脸上有光,心里骄傲——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功。”张振云的话语朴素真挚。在她心中,“人心换人心”是社区治理最深的哲学,也是德胜街这个邻里大家园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她把一个“长于斯”的女儿对家园的深情,化作了千家万户门前的灯暖茶香,让“德胜邻里”成为新时代基层善治的温暖注脚。(郭卫卫) 

(责编:高喜明、郝亚红)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2025高考启幕 逐梦少年奋笔启程2025高考启幕 逐梦少年奋笔启程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